Wednesday, July 25, 2007

越南自游记--走山之旅

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,黝黑的皮肤。 小小的脸蛋,笑起来的时候,眼睛眯成一条线,可爱极了。她就是我们在沙坝走山之旅的导游--穆(Mu)。操得一口流利英语的Mu只有十九岁。十九岁的花样年华多么令人回味,以前十九岁的我在这个花样年华的年龄又做了些什么呢?是浑噩噩地过吧!那个年纪的我,还是少年不知愁滋味,也没有理想和梦想。可是,在和穆交谈后,这个只有十九岁的小女生,已经深切明白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标,正努力往自己的梦想前进。

山里的女生,在十二,三岁的时候就嫁人了,而且,男方给女方的聘礼也相当丰厚。穷人家也因为嫁女儿而让生活过得比较舒适,富裕了。像穆的姐姐也是在那个年龄嫁出去了。可是,她姐姐嫁的人竟是她爱人的哥哥。在苗族人的风俗了,他们相当尊敬长辈。在一个家庭里,身为哥哥或姐姐的,一定要先娶或先嫁,身为弟弟,妹妹的绝不能捷足先登。在那样的环境下,做哥哥的顺理成章地娶了弟弟的爱人,而穆的姐姐嫁给了她不爱的人。别问嫁给爱人的哥哥的感觉如何。在那样的环境和传统思想长大的他们,爱情显得异常渺小,家族观念无限的放大。

穆带领我们走了许多的山路。沿路的风景,美不胜收。和我们同行的还有一对从英国来的夫妻,和来自澳洲的女子。来自不同国度的我们,走在这山里,体会应该也是不径向同吧!一路上,许多苗族女孩都紧随我们,向我们兜售他们的手工饰品。他们都是大地的孩子,一些难走的崎岖山路,对他们来说只是普通的路,他们都身手敏捷的走过。有时,他们还会亲切的拉着我们走过一条又一条崎岖的山路。对于我来说,这一切都是美好的。有什么能比得上自由的呼吸清新的空气,自在地拥抱大自然的一切来得更美好呢?在这一刻,我觉得心是富足的。





沙坝的一景一物都那么让人心动。

走累了,我们就坐在山坡上憩息,聊天。坐在我旁边的就是穆了。



以农作物为生的居民,天一亮,就开始辛勤的劳作。


以人类智慧而成的梯田。


和当地居民合影。

Saturday, July 21, 2007

越南自游记--记住最美的风景

你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想法,当你越喜欢一样东西时, 你越无法用言语或文字来形容它。我一直迟迟不动笔写接下来最后的行程,是因为我竟然不知如何用文字来描述我在越南最后的行程--沙坝之行。

我们坐了夜间火车前往沙坝。我有很久很久的时间没有坐过火车了。依稀记得,最后一次坐火车是在大学时期,从KL 去槟城的火车。那时候,我在KL的好朋友还来为我送行呢!当然,在越南,不会有人来为我送行,大家都只是过客。

火车的车票有分成好几种, 我们在经济和舒适中取得平衡,可以在火车上舒服的睡觉,只是要和六个人共用一间房间。 也许因为太过疲倦,我和小猪都睡得很香。偶尔,会被火车轰隆声给吵醒,会开始回想起来越南之前的记忆。 有时,我不愿意让自己一直沉醉在过往的回忆。是不是应该洒脱一点,就让过去的过去吧。人生,也许就像坐火车一样,我们一路上捉紧欣赏沿路的风景,走过了之后,不该再期望火车还能再倒回头,让你欣赏你错过的风景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,在下一段路,记得不要再错过更美好的风景。

我觉得我是做到了。在沙坝,我看见了我在这旅行中,最美的风景。在从火车站到沙坝的沿途中,你会惊叹这大自然的美妙和人类后期的建设,把沙坝这个高山区演变成了越南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。每个周末沙坝市场会有附近山区村庄的人下山赶市集,满大街身着色彩斑斓服装的男女老少, 让你忍不住拿起相机把这一幕幕的景象摄下。当地苗族人的热情,可能会让你有点不能适应。他们会把你团团围着,向你兜售当地的手饰。一开始,他们的热情,委实让我受宠若惊。后来,却觉得相当厌烦。无他,当地人从期待的眼神到最后不忿,怨恨,甚至开始怒骂, 就只是因为你没有买他们的东西。

尽管如此,我还是很喜欢这里。这里的风景,这里的天气,还有关于这里的一切故事。



延绵的山丘,让人心旷神怡。




大雨过后的沙坝,依旧迷人。层层的云海,为沙坝披上了一页神秘的面纱。




满大街身着色彩斑斓服装的男女老少, 让你忍不住拿起相机把这一幕幕的景象摄下。

Monday, July 02, 2007

越南自游记--扎根在会安

从河内到顺化,大约300公里,可是我们坐巴士却用了约十二个小时。300 公里在马来西亚不算是很远的距离,就像新山到吉隆玻的距离。可是,在越南的公路建设不甚理想,我们用了一倍以上的时间才到顺化。当然,还有更快捷的方式能从河内到达顺化,就是坐飞机了。相对的,你当然得付出更多的金钱。在旅行中,有些人用金钱来换取舒适和时间,而有些人则用时间来节省金钱。我们是后者。

离开了顺化,我们来到了会安(Hoi An)。 阳光普照的天气,让我开始忘记在顺化和雨神搏斗的情景。小猪纳闷的说,其实从书本上,应该是在会安才会时常下大雨,而且,会安是一个逢雨就成灾的城市。在会安,我们还可以看到淹水的会安的明信片呢!这让我不禁联想起也有人把哥打丁宜水灾的情况拍成VCD来出售。

在炎热的午后,走在会安的街道上,感觉有点像走在马六甲的街道上。她有着和马六甲一样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物,路边也摆着许多小摊子,卖着许多小吃和饮品。我喜欢吃马六甲的“简瑞”, 而在会安,我喜欢坐在河边的小摊子,喝着甘甜清凉的甘蔗水。










据说,会安是一个比较多华人聚集的城市。走在街道上,除了外国游客之外,当地的居民都很像华人。可是,他们都是口操越南语的。很多时候,我都被当地居民误认是越南人。当他们兴致勃勃地用越南语和我沟通时,我都是丈八金刚,摸不着头脑,后来才知道他们又把我当成是越南人了。我想,要在这里遇到会说华语的越南人,真的像大海捞针一样难。

我们来到了一间中国味很浓的餐馆。为什么说中国味很浓呢?因为单凭餐馆的名字—黄河,就让人感觉到黄河澎湃的中国气息。其实,在会安,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餐馆都是以中文命名的。我常常以为老板是华人,可是答案往往让人失望。很多越南华人都不懂得中文了,甚至,餐馆的中文命名只是为了吸引游客而已。“黄河”的老板是一个年约五十的先生,他非常好客请我们喝当地出名的越南茶。聊着的时候,我们才知道老板原来是中国人,只是在战乱的时候,在越南寻一口饭吃,没想到,就在越南扎了根。他百般无奈的说,他现在应该算是无国籍的人。因为,在他的越南身份证里,他的国际是中国。可是,在中国大使馆的大使眼里,他确是越南人。复杂的不仅是一个身份,而是他内心的挣扎。离开了自己的国土,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,和拥有一个不被国家承认的身份。你能了解这种感受吗?







我喜欢挂在餐馆的对联楷书,是由老板提笔的。





“求学不为虚名只为学以致用,


待人不在圆滑但求无愧于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