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ly 02, 2007

越南自游记--扎根在会安

从河内到顺化,大约300公里,可是我们坐巴士却用了约十二个小时。300 公里在马来西亚不算是很远的距离,就像新山到吉隆玻的距离。可是,在越南的公路建设不甚理想,我们用了一倍以上的时间才到顺化。当然,还有更快捷的方式能从河内到达顺化,就是坐飞机了。相对的,你当然得付出更多的金钱。在旅行中,有些人用金钱来换取舒适和时间,而有些人则用时间来节省金钱。我们是后者。

离开了顺化,我们来到了会安(Hoi An)。 阳光普照的天气,让我开始忘记在顺化和雨神搏斗的情景。小猪纳闷的说,其实从书本上,应该是在会安才会时常下大雨,而且,会安是一个逢雨就成灾的城市。在会安,我们还可以看到淹水的会安的明信片呢!这让我不禁联想起也有人把哥打丁宜水灾的情况拍成VCD来出售。

在炎热的午后,走在会安的街道上,感觉有点像走在马六甲的街道上。她有着和马六甲一样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物,路边也摆着许多小摊子,卖着许多小吃和饮品。我喜欢吃马六甲的“简瑞”, 而在会安,我喜欢坐在河边的小摊子,喝着甘甜清凉的甘蔗水。










据说,会安是一个比较多华人聚集的城市。走在街道上,除了外国游客之外,当地的居民都很像华人。可是,他们都是口操越南语的。很多时候,我都被当地居民误认是越南人。当他们兴致勃勃地用越南语和我沟通时,我都是丈八金刚,摸不着头脑,后来才知道他们又把我当成是越南人了。我想,要在这里遇到会说华语的越南人,真的像大海捞针一样难。

我们来到了一间中国味很浓的餐馆。为什么说中国味很浓呢?因为单凭餐馆的名字—黄河,就让人感觉到黄河澎湃的中国气息。其实,在会安,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餐馆都是以中文命名的。我常常以为老板是华人,可是答案往往让人失望。很多越南华人都不懂得中文了,甚至,餐馆的中文命名只是为了吸引游客而已。“黄河”的老板是一个年约五十的先生,他非常好客请我们喝当地出名的越南茶。聊着的时候,我们才知道老板原来是中国人,只是在战乱的时候,在越南寻一口饭吃,没想到,就在越南扎了根。他百般无奈的说,他现在应该算是无国籍的人。因为,在他的越南身份证里,他的国际是中国。可是,在中国大使馆的大使眼里,他确是越南人。复杂的不仅是一个身份,而是他内心的挣扎。离开了自己的国土,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,和拥有一个不被国家承认的身份。你能了解这种感受吗?







我喜欢挂在餐馆的对联楷书,是由老板提笔的。





“求学不为虚名只为学以致用,


待人不在圆滑但求无愧于心。”